手机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 >

奋进在红旗下——记原河南省委常务副书记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任克礼

【摘要】在做 报告 任克礼,1936年7月生,安徽无为人。大专学历。195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52年8月参加工作。历任安徽铜陵官山铜矿政治处主任,铜陵狮子山矿党委书......

  在做 报告

  任克礼,1936年7月生,安徽无为人。大专学历。195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52年8月参加工作。历任安徽铜陵官山铜矿政治处主任,铜陵狮子山矿党委书记,中共安徽省铜陵市委组织部副部长、市委常委、市委秘书长,中共安徽省铜陵市委副书记,中共安徽铜陵有色公司党委书记,中共安徽铜陵市长,中共云南省委常委、组织部长。1992年起先后任中国共产党第六届河南省委委员、省委常委、省委常务副书记。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任第九届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、党组书记。十届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。2002年2月,中央抽调他担任干部考察组组长。2003年中央正式建立巡视机构后,抽调他任中央巡视组组长。

  任克礼是第六届、七届、九届、十届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党的十四大、十五大、十六大、十七大、十八大、十九大代表。2003年3月,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,并任全国人大中国秘鲁友好小组主席、中国以色列友好小组副主席、中国越南友好小组副主席。

  著作:

  《新时期党建工作》(人民出版社 / 1994-05);

  《实践中的思索》(中国经济出版社 / 1997-11);

  《奋进在红旗下》(红旗出版社 / 2004-05);

  《多角度看问题》(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/ 2009-08);

  《从政感悟》(新华出版社 / 2011-10);

  《任克礼文集全5册》(新华出版社 / 2011-12)

  《观察与思考》(河南人民出版社 / 2018-06);

  经典语录:

  1、任期有限,事业无穷。

  2、改革开放,不是不要方向;解放思想,不能胡思乱想。

  高高的个子,朗朗的笑语,敏捷的思维,出众的口才,充沛的精力——很难相信,面前的任克礼已70高龄了。心年轻、人未老。更没想到,为了接受我们的采访,他竟连夜赶写了一篇3000字的文稿——多么认真的态度,多么严谨的作风啊!

  在杨家山他的旧居里,在和他的交谈、交流中,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家乡那份深深的眷恋之情。

  摄于1994年

  小院里栽种的米兰、梅花、美人蕉叶肥、果红、花艳,把小院装点得生机盎然。入客厅,抬头看,风景这边独好:正墙上分别悬挂着众多国家领导人和任克礼的合影。侧墙上挂着一幅书法,上写“精·气·神”三个大字。观其形,笔墨遒劲,棱角分明,气势磅礴,当为高手所书。一看落款,了不得,竟是我国一代书法宗师,启功之弟启骧所作。领导合影,名流赐字,从侧面反映了任克礼的好人缘,好人气,好人品。

  在娓娓乡音中,任克礼向我们讲述了他忙碌而充实,跋涉而漂流的一生。

  摄于1955年 参加工作时

  跋涉之一:从江北到江南

  任克礼出生在江北无为县的一个普通农民之家。无为属圩区,襟江而带湖,地势低洼,一到梅雨季节,水漫而田没。当地民谚曰:“小小无为洲,十年九不收”,农民到初夏则慨叹:“圩田好做,五月难过” 。任克礼作为家庭惟一男孩,他较早就有了“责任”意识。土改分得几亩薄田,田少人多,加之水灾频发,那日子过得缺油少醋,寡淡无味。有消息说,铜官山正在恢复建设,招收矿工。当地一些年轻人跃跃欲试,任克礼也怦然心动。与其在家里苦守,不如到外面闯闯,靠自己挣钱来报答母亲,养家糊口。俗话说,儿行千里母担忧,母亲舍不得儿子远走高飞。一是任克礼其时尚未成年,嫩竹扁担怎能挑重担?担心其自立能力。二是出门在外,人生地不熟,无人照料,听说矿工活累,儿子是否能吃得那个苦。任克礼主意已定,他想:别人能干,我为什么不能干?总不能一辈子靠母亲吃饭吧!前思后想,去意已决。在说服了母亲之后,1952年8月,年仅15岁的任克礼,背着铺盖卷,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跋涉。从无为县到刘家渡25公里,任克礼独行在不见尽头的圩堤上,用脚一步步“丈量”家乡与铜陵的距离。只有身影相随,只有哗哗的江水拍打着堤岸,与少年任克礼一路相伴。

  开矿初期,条件简陋。一批渡江南下的农民,住在草为顶、席作墙的临时工棚里等待招工。试用期3―6个月,根据表现,决定去留。下井采矿,出矿,没有任何劳保品,赤手空拳扒矿石,人肉与矿石零距离接触。一个班下来,蓬头垢面,双手血糊糊。结果,没等到3个月,有些人就先炒了矿里鱿鱼,卷起铺盖打道回府了。任克礼咬牙坚持,留了下来,因其“吃苦耐劳”的良好表现而为矿里录取。“坚持就是胜利”——任克礼过了第一关。

  摄于1997年

  跋涉之二:从企业到政府

  时隔30年后的1983年1月,任克礼已任铜陵有色公司党委书记。在安徽,铜陵有色、马钢和淮南、淮北煤矿均为特大型企业,地市级编制、直属国家对口部委领导,经济地位举足轻重,被称为皖籍“四大家族”(后加上安庆石化,改叫“五子登科”)。从一名普通的矿工,成长为一个大企业领导,任克礼跋涉的脚步坚实而快捷。

  1988年2月,任克礼任铜陵市代市长。由企业领导到政府领导,任克礼是怎样转换角色并演好这个角色的呢?

  任克礼:我接任政府领导后,第一件事是摸清情况,进行调研。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,更没有决策权。兵法曰: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,不打无准备之仗,不打无把握之仗,不明就里,匆忙上阵,往往欲速不达。一调查,感觉形势相当严峻。经过梳理,我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  一是改革处在关键时刻,许多政策法规处于调整之中,处理问题较难把握分寸,既不能“左”也不能“右”;二是贷款困难,企业运转不开;三是税源不足,财政吃紧,收支失衡,出现赤字;四是市场物价波动,市民心里恐慌,进而影响社会安定团结;五是作为传统的计划经济城市,人们观念陈旧,缺乏市场经济意识。说实话,相对而言,企业领导好当,较单纯,把生产抓好就行了。而政府领导面大点多,较复杂,要“上管天文地理、下管鸡毛蒜皮”,方方面面都要顾及。事情千头万绪,但主要矛盾却集中在“钱”字上,有钱好办事,经济抓上去了,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。当务之急是“保吃饭”,解决当年收支平衡的问题,所以,第一步采取应急措施,以我兼任有色公司党委书记的身份,促成有色与地方的联营合作。从二冶电解铜扩建开始,凡有铜加工项目,均要分给地方企业联营,这样地方可得一块税收。铜产品的延伸加工回报快,效果好,当年就弥补了地方财政缺口。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城市长远发展规划。一个城市的发展壮大,离不开城市基础建设(硬件),在原领导既定的项目上,抓落实,促进度。铜陵的优势是资源丰富,但交通基础却相对薄弱和滞后。铁路到铜陵是尽头,被人称作“盲肠”,公路往北即为长江天堑所阻,望江兴叹。还有,电厂装机容量少,不时拉闸限电,影响企业生产和市民生活。这些“瓶颈”制约了铜陵经济发展的空间。

  铜陵建市40周年合影,左二为汪洋(现为中央政治局常委,十三届全国政协主席)

  几任市委领导形成共识:一定要突破“瓶颈”,打破“坚冰”,当时任克礼高瞻远瞩地提出了“贯通南北”(建长江大桥和合铜公路)、“连接东西”(建铜九铁路和对外口岸)的发展战略,形成纵横交错,立体交叉,公路、铁路、水路全线辐射的大交通网络体系。而建桥,就是“破冰之旅”的第一硬仗。在于汉文等老领导的奔走呼号下,大桥立项已初见曙光。省政府正式成立了路(合铜公路)桥(铜陵长江大桥)建设指挥部。一位省领导出任指挥长,省交通厅领导和我任副指挥长。我陪着他们从江南跑到江北,选桥址,勘路基,马不停蹄。合铜公路选址就是那次决定的。工作虽辛苦,但心里高兴。为了加快大桥建设,市五大班子领导齐聚江心,邀请省内外各家媒体到现场,为开钻仪式“造势”。另一方面,扩建铜陵电厂,增加两台12.5万千瓦发电机组,初步缓解了电力紧张局面。三是狠抓机关作风和行风建设。为此,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。如:集思广益,让中层干部参与政府的民主决策;分层管理,责任到人;接受监督,依法行政;遵纪守法,清正廉洁等,创造一个适宜创业、投资的良好环境。我告诫干部:“改革开放,不是不要方向;解放思想,不能胡思乱想。”一门心思抓经济,集中精力搞建设。锅里有了,碗里自然就有了。

  我在政府任职时间不长,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,与其他领导相比微不足道。但能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,尽一份心,我深感欣慰。

  如今,宏伟蓝图已变成现实,日新月异的古铜都焕发出迷人的风采:道路宽,楼房高,环境美,城市更漂亮了;经济发达,物产丰富,生活条件改善,社会更和谐了。这是市委、市府历任领导共同努力的结果,是72万铜都儿女发扬铜都精神,建设美好家园的结晶。作为一个在这块土地上工作、生活了36年的铜陵人,我为此感到自豪,感到骄傲!

  摄于1983年

  跋涉之三:从江南到云南,从云南到河南

  仅当了10个月的铜陵市代市长,1988年11月,一纸调令将任克礼送到三千里之外的云南,任省委常委、组织部长。有“彩云之南”美称的云南,美丽但并不富饶,山高林密的贫困县比比皆是。四季如春的昆明,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,但任克礼却心系大山深处的村村寨寨。他下基层、访农户,搞调研、谋发展。他常带少量人员,拄一竹杖,越危山,涉险水,走村串寨访贫问苦,开展工作,考察干部。当省委组织部长5年,行程数万里,跑遍了全省的100多个县,访问了数十个少数民族居住地,在高原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。

  1992年,中央准备给他调整工作,问他个人有什么要求。他的回答是:“方位不限,岗位不限,干什么都行,最好离老家(安徽)近点。”其浓浓的乡思、乡情可见一斑。同年,他赴任河南省委常务副书记,1998年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。他将自己对工作过地方的感受概括为:“铜陵养育了我,安徽培养了我,云南锻炼了我,河南重视了我。”

  频繁的迁徙,频繁的换位,易也好,难也罢,作为一名中共党员,任克礼从不计较个人得失,时刻听从党召唤,一声号令,义无反顾地走遍天涯海角。正如一首新民歌所唱:“我是革命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!”(来源:铜陵日报 作者:市庆采访写作小组 凌世学 执笔)

  任克礼,1936年7月出生于无为县新民乡。该地属于圩区,地势低洼,一到梅雨季节,水漫而田没。任克礼作为家里的唯一男孩,较早就有了“责任”意识。当他得知铜官山正在恢复建设,招收矿工,不禁怦然心动,决定到外面闯闯,靠自己挣钱来养家糊口,报答母亲。在说服了母亲之后,于1952年8月,年仅16岁便背着铺盖卷,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跋涉。

  开矿初期,条件简陋。下井采矿、出矿,没有任何劳保用品,赤手空拳扒矿石,人肉与矿石零距离接触。一个班下来,蓬头垢面,双手血糊糊。结果,没等到3个月,有些人就卷起铺盖打道回府了。任克礼咬牙坚持,留了下来。因其“吃苦耐劳”的良好表现而为矿里录取。

  正是因为勤奋、努力,任克礼从一名普通的矿工,慢慢成长起来,1983年任铜陵有色公司党委书记。1988年2月,任克礼任铜陵市代市长。他广泛进行调查研究,大胆提出了“贯通南北(建长江大桥和合铜公路)”“连接东西(建铜九铁路和对外口岸)”的发展战略。形成纵横交错,立体交叉,公路、铁路、水路全面辐射的大交通网络体系;扩建铜陵电厂,增加两台12.5万千瓦发电机组,初步缓解了电力紧张局面。同时,狠抓机关作风和行风建设。他告诫干部:“改革开放,不是不要方向;解放思想,不能胡思乱想。”

  1988年11月,任克礼调任云南省委常委、组织部长。他下基层,访农户,搞调研,谋发展。他常带少量人员,拄一竹杖,越危山,涉险水,走村串寨访贫问苦,开展工作,考察干部。当省委组织部长5年,行程数万里,跑遍了全省的100多个县,访问了数十个少数民族居住地,在高原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。

  1992年,任克礼赴任河南省委常务副书记,1998年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,不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。2003年6月,又调任中纪委、中组部巡视组组长,负责巡视华北和东北地区,他更加恪尽职守,坚持不懈地履行着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。

  任克礼简介

  任克礼,1936年7月出生于安徽无为。1952年8月参加工作。195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52年8月至1956年11月,安徽铜陵铜矿井下工人。1956年11月至1958年10月,铜陵矿务局炸药总库任管理员。1958年10月至1964年9月,铜陵铜官山铜矿炼铁厂,先后担任党总支干事、组织委员、联盟铁矿党总支部副书记、副矿长,露天铜矿经营党支部书记、副科长。1964年9月至1966年12月,在铜陵特委“四清”工作队任副组长。1966年12月至1968年4月,“文革”期间被勒令下井当矿工。1968年4月至1977年7月,铜陵铜矿先后任办事组组长、政工组组长、党委委员、“革委会”副主任、政治处主任,有色工业学校党总支书记。1977年7月至1980年5月,任铜陵狮子山铜矿党委书记。在安徽铜陵工作期间,爱岗敬业,堅持原则,大胆开展工作,锐意改革,开拓创新,走出了一条一业为主、多种经营的路子。第三产业走出了新路,职工生活条件明显改善,受到了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和安徽省的表彰。

  1980年5月至1982年12月,他先后任安徽省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,市委委员、常委、秘书长。1983年1月至1988年10月,任市委副书记,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党委书记(正厅级)。其间,1983年9月至1985年1月,在中央党校进修部学习。1988年2月至1988年10月,任铜陵市人民政府代市长。在铜陵市委、市政府工作期间,当秘书长,他积极协调各方、服务领导,保证了市委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;当市委副书记、市长,他带班子、理思路、抓工作重实效,促进了铜陵市经济社会发展。在改革开放初期,他告诚干部,改革开放,不能没有方向,解放思想,不能胡思乱想。至今仍有借鉴作用。

  1988年10月至1999年12月,他调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、组织部长。任职期间,他顾全大局,勤奋工作,走遍了近100个县,深入基层,调査研究,积极探索培养、选拔、配备少数民族干部的方式、方法,得到了中央主管部门的肯定。他着力解决干部年轻化和调动干部积极性问题。解决了“小乡”老干部待遇问题,消除了土改时期一批基层干部的后顾之优。加强了云南省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,促进了边疆干部的思想稳定。

  1992年12月至1998年9月,他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务副书记。在任期间,敢于负责,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,圆满解决了省顾委机构撤销,平稳地解决了濮阳油田与地方领导体制理顺和南阳、商丘、信阳撤地设市,济源、襄县区划调整等一系列复杂棘手问题。他在负责河南省人大、省政协两次换届工作中,坚持加强党的领导,坚持尊重代表、委员的民主权力,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,使换届工作顺利成功他深入研究问题,参与制订了全国第一部《党政干部任免条例(试行)》。对干部工作,他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问题,深入基层调研,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,撰写《机关作风无小事》。他积极探索创新干部选拔机制,重视选拔培养年轻干部,提出减少干部的隐形台阶。

  主持了河南1995、1996年两年公开选拔36名副厅级领导干部工作,促进了河南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。在兼任河南省委党校校长期间,他多方面协调资金,加强了党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,提高了干部培训质量。他分管省委办公厅,充分发挥了办公厅千部队伍的整体效能。他分管联系部队工作,坚持优良传统,很好地协调了军民两地关系。他抓住河南省信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,进行综合治理,提出“老大难,老大难,老大出面就不难的理念”,解决一些棘手难题,维护了河南省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。

  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,他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、党组书记。到人大后,他提出“任期有限、事业无穷”的理念,继续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努力奋斗。他狠抓立法工作,组织制定了《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立法程序规定》,规范了立法程序。他提出国体政体,人民是主体的思想,充分发挥和保了人民代表的民主权力。他抓监督工作,组织开展各种执法检査和评议活动,促进了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。

  2002年2月,中央抽调他担任干部考察组组长,到中央国家机关和香港、澳门,考察党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人选和澳门新华分社规格提升。当时,香港新华分社规格为正部,澳门新华分社为副部。他认真负责地圆满完成了任务。2003年中央正式建立巡视机构后,抽调他任中央巡视组组长,他带领巡视组成员先后赴吉林、山西、内蒙、北京等省市区深入实际,倾听意见,认真开展巡视工作,很好地完成了巡视任务2004年就巡视工作曾在《人民日报》发表两篇文章。他坚持向实践学习,向人民群众学习,向基层部学习,注重调查研究,认真研究探索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,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真知灼见。2009年6月,退后,依然坚持调查研究,写了一批好的调研报告,省委主要领导签批发《内部通报》,社会反响良好。多年来,在《人民日报》《求是》《暸望》《内部参考》等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。专著《新时期的党建工作》《实践中的思索》《奋进在红旗下》分别于1994年由人民出版社、1997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、2004年红旗出版社出版。

  2009年6月退休后,他写了两本新书,《多角度看问题》《从政感悟》,合并出了一套“任克礼文集”,由新华出版社出版。习近平、李克强、李鹏、李长春、李源潮、姜春云、陈奎元等中央领导同志曾写信给予鼓励。2004年5月,曾经与他一起工作多年的原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,在为其撰写的《奋进在红旗下》一书作序时写道:“这是一位平常人,经受的半个世纪世事风雨洗礼磨砺的不寻常经历,他从一位贫苦的农民子弟经过党的培养、实践的锻炼,成为一位省部级领导干部”、“在工作中,我同本书的作者任克礼同志,有着不少的接触和交往,从中了解到,克礼同志身上明显地体现着忠域、敬业、勤奋、简朴的思想品格。”

  2018年6月中旬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任克礼新书《观察与思考》,收录了任克礼同志最新的一些文章,内容既有作者对党的建设、领导班子建设、干部任用、干部作风、培养基层干部、经济工作、民营经济发展的真知灼见,也有一名省级老领导对老年事业、社会管理、美丽乡村建设、做人、做事、房价、物价、大学生培养等社会民生热点问题睿智的独特思考。全书语言朴实,结合作者丰富的人生和工作经验,真实记载了作者半个世纪的人生阅历和从政感悟,具有很强的思想性、针对性和可读性。任克礼曾当选为第六届、七届、九届、十届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党的十四大、十五大、十六大、十七大、十八大、十九大代表。2003年3月,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,并任全国人大中国秘鲁友好小组主席、中国以色列友好小组副主席、中国越南友好小组副主席。

免责声明: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或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也不承认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本网中有涉嫌抄袭或侵犯您的权益的内容,请将投诉发送邮件至: china_tousu@163.com;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版权说明:凡注明来源为“中部资讯网:XXX(署名)或中部经济资讯网:XXX(署名)”,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、使用,违者必究。如需使用,请与QQ29560441联系;凡本网注明“原来源链接:XXX(非中部经济资讯网)”的作品,所涉及的内容均由提供商提供,仅代表内容提供商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,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,内容均属自动采集或转载,目的在于传播讯息;其他媒体如转载,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,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与本网无关。手机版 请点击WAP版    关闭

相关阅读